据山东淄博消防消息,7月3日临淄区马莲台景区内,一名男子中暑晕倒,消防员赶赴救援。消防员到场后得知,该名男子40岁左右,他和家人在景区内烧烤时因天气太热头晕摔倒。由于中暑男子体重过重,医护人员和家人无法将他抬下山,所以拨打119报警求助。

8名消防员利用多功能担架将中暑男子固定好合力抬起,徒步将其护送下山,并移交给山下医护人员转移救治。万幸送医及时,男子并无大碍。

据了解,事发当日,山东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39℃,最高湿度80%,温度高、湿度大,体感闷热。
温馨提醒:高温“桑拿天”如何防暑?
截至13:25,广东共有128个高温预警信号生效中,请注意防暑防晒。 广东省气象台预计,7月6日—8日,广东总体以高温和分散雷阵雨局部暴雨天气为主,中北部市县有35~37℃的高温天气。

又焗又闷的天气
大家应尽量避免高强度活动

特别是登山作业或者游玩时
要提前了解天气、山体地貌
随身携带防暑降温用品
🧊🧊🧊
以下这些防暑误区,你都知道吗?
误区一:
高温不出门,乖乖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。
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,中暑跟人所处环境的温度、湿度、通风等条件有关,长时间待在密闭无风、高温高湿的室内也有可能中暑。

此外,体弱多病者、老人更要警惕室内中暑。
误区二:
为防止热浪入室,空调房也要关紧门窗。
关紧门窗虽能暂时阻挡热浪进入空调房,但室内人员呼吸会持续消耗氧气、释放二氧化碳,长时间不通风可能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,引起头晕、乏力等症状。
而且,长时间空气不流通,会导致细菌病毒在室内滋生传播,带来健康危害。
因此,我们使用空调时也要注意开窗通风,保证室内能进入一定的新鲜空气。
误区三:
夏季太闷热,猛喝水就能解暑。
人体大量出汗时,已经丢失了部分电解质,这时如果一次性或短时间内大量饮水,可能会让体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进一步稀释,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,也就是“水中毒”,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昏迷。

因此,别等身体拉响“口渴警报”才慌忙找水喝,平时尽量养成少量多次饮水的习惯,出汗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。
误区四:
热得受不了,可以直接冲凉降温。
高温环境下,人体血管本就处在扩张状态,突然的冷水刺激不仅会造成血管急剧收缩,引起心悸、头痛等不适症状,还可能诱发心绞痛,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。
正确做法是等体温逐渐恢复、汗液干透或不再流汗时再洗澡,而且水温不宜过凉。
应对热射病 用六字诀
热射病(重症中暑)的预防也提上日程。热射病的病发不仅是因为在酷烈阳光下暴晒,长时间在厨房炒菜、在室内工作、甚至过度锻炼都可能得热射病!
如果遇到热射病患者,要做到“降温第一”。
移——转移环境
立即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以最快速度脱离热源。
净——脱净衣物
将中暑者衣服、裤子全部脱下,去除一切保温措施。
降——体表降温
用冰袋、冰块、冰冻饮料等物品置于中暑者额头、太阳穴、颈部、腹股沟等处进行血液散热,可用纱布、薄衣物包裹冰袋以免冻伤。
联——联系医疗
救助病患的同时,其他人可就近向医疗机构和卫勤人员求助,寻求后续治疗。
喂——喂食液体
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,每小时补充500毫升至1000毫升含钠、钾的低温饮品。
防——防止窒息
出现抽搐、恶心、呕吐现象,要注意采取侧卧姿势,及时帮助清理口腔、鼻腔,防止呕吐物塞住呼吸道引起窒息。

注意!!!
无论是干热还是闷热
都需注意防暑降温
及时补充水分
谨防中暑!
你有什么防暑降温小妙招